![](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周庄村的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不少游客在大棚里赏花拍照,他们都寻着一种独特的菊花而来。
菊花茶
合作社理事长王雷却告诉大家,这些花不光好看,说着他掐下一朵就放进嘴里。原来,这些菊花看似与普通菊花一样,其实是可以食用的。
起初,王雷是做鲜切花生意的,主要供应批发市场。不过,只销售原材料,收入很少。这时候,在市场上经常有人问他卖不卖食用菊花,一来二去,就发现食用菊花很少见且有市场。
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花田
于是,他开始种植食用菊花。于是,他找到农科院专家,确定了适合食用、产量大、花形美的菊花品种,开始种植食用菊花。“我们现在有12个食用菊花品种,包括黄、青、白、粉、紫等7种颜色,全年有25栋大棚的菊花陆续开放。”
游客们到他的菊花大棚不仅能观赏,还能喝菊花泡的热茶,吃热气腾腾的菊花火锅,品尝特色菊花宴。他还利用一些花形不好的菊花,制成菊花酱,发展深加工产品。
到年底一算账,王雷发现,大棚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是采摘和餐饮,菊花采摘价格每公斤160元,餐饮100元/位,年收入就达300多万元。
食用百合
无独有偶。房山区石楼镇的草根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过去依靠种植观赏百合发展赏花经济。这两年也搞起了食用百合。效益比原来也要好很多。
从大田农业到景观农业,赏花经济曾经一时间红遍山野村落。然而,一成不变的“花花世界”慢慢疲劳了眼球,一拥而上的同质化花海逐渐缺失了魅力。
另外,花开花谢总归有时有晌。如何让“花卉经济”长盛不衰,是一个值得相关栽培户思考的问题。
“一朵花”的新活力从何而来?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些栽培户把花卉与产业相结合,从低端的卖眼球,到发展食用花卉产业,实现了“花卉经济”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