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导语:眼下,地处黄金玉米带的吉林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但今年的收获却与往年不同。玉米收储“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下,今年的玉米怎么卖,成了玉米主产区农民的挂心事。农民挂心的事,也是农业部门努力解决的事。日前,“2016年主产区农产品监测预警暨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使用培训班”在吉林长春开班,来自全国28个省份信息中心的分析师交流了今年的玉米产需形势。
今年的玉米产需是什么形势?
受结构调整中面积下降和极端天气影响造成部分地区单产下降的影响,今年的玉米产量预计将减少一千万吨。同时,9月份的玉米品种月度平衡表显示,本年度的玉米消费有所增长,去库存成效初显。但专家认为,新粮的大批量上市还没有开始,要格外关注市场形势变化,防止出现玉米“价跌”和“卖难”两头堵的情况。“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的供需报告来了2016年7月11日,在农业部农业信息会商发布室,来自农业部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国家气象局、农业部遥感部门等各个领域的专家研讨了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和食糖5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及报告,除了这些,“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可以说是这个培训班最大的亮点。
今年7月,系统在线形成了《2016年7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引起农产品行业的广泛关注。
“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的供需报告来了,结束了只有美国农业部报告可看的历史。
分析农产品供需也能帮助致富?
自去年9月农业部启动农产品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团队,在持续及时发布权威的农业预警信息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业领域从业者感受到了数据决策的力量。以往的农产品产需形势和价格监测,更多是一种事后反馈,只能告诉农民“价格结果”,这种信息往往是滞后的。而今天我们介绍的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从种子落地前开始一直监测到农产品进入市场,就有很强的预见性。
如今的全产业链农业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已经形成了包涵14个品种,包涵2719人的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可以预见的是,这将逐步形成我国农业展望与世界农业展望的互动格局。